社会万象,我觉得熊孩子时期的学习让我们最头痛
家长在一年级的时候就会问老师,我家的孩子可以写日记了嘛?其实我想说一年级的小同学,字都不认识几个,并不是说他们不能写日记,而是就算写了日记,在日记里的文字,你放眼望去基本都是拼音,那还不如让孩子把精力放在日常学习和识字上。 到了四年级,我觉得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开始写日记,让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去记录生活。但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写日记不是写作文,日记就是记录生活中的一些点滴。我们有的家长,常常觉得孩子的日记区区几行字,是达不到写作的要求。对于日记的要求,练习的初期其实不要给孩子做特别的要求,只要他们能够坚持记录,保证书写规范,正确运用生字词和标点符号,就是写日记初期达到的最好要求。 *88对于日记的内容,可以写任何事。好的内容要引导,每周我们可以让孩子做好1-2次的命题日记。因为一开始,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写什么,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摘取生活中的事,缺乏观察练习的能力。老师和家长要耐心注意引导,可以以命题的方式告诉孩子写什么,给孩子设定一个方向,日记写起来就比较容易了,他们也不会产生抵触畏难的情绪。比如:今天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或者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了哪些有意义的事等等。 那么究竟孩子在日记练笔的过程中,该如何进行提示和辅导呢? 我个人觉得: 1.以兴趣和基础练习为主 在日记练习的初期,我们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要以兴趣引导和基础练习为主,有的家长觉得,日记就该写成小作文那样,有结构性和语法标准,实际上在初期,日记的要求就是两点: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过多的要求反而不利于培养他们写日记的兴趣。 为了引导孩子对写日记有兴趣,我们常常可以买一些精美的本子,也允许孩子在写日记中画一些画,并且每次我们都要以鼓励夸奖的方式进行点评,这样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兴趣。还要积极地引导他们在遇到不会的生字时,要尽可能的借助相关学习工具查询,比如字典。 2· 引导孩子有内容可写,而不是成为他们的负担 很多孩子不喜欢写日记,大多数原因都是不知道去写什么,硬写又写不出来。其实,日记就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对语文学习的练习过程。觉得没有内容可写的孩子,基本都是平常观察力和积累能力稍差,也有的是因为老师和家长对于日记所定的标准定得太高了,孩子达不到那个标准,出现畏难的情绪。 在初期写日记的时候,没有内容可写、不知道写什么现象其实很正常。大多数孩子还没有掌握去筛选生活记事的能力,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耐心引导,不要让写日记成为孩子们的负担和压力。通过写日记,我们提高的是孩子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这也是需要一个阶段来练习才能达到的学习目的,并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开始就高标准的要求,就好比一个人,还没学会走路,你就要求他跑的道理一样。 3· 写日记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的鼓励是特别重要 在写日记开始前,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和学生传达一个写日记需要坚持的原则。坚持写日记,才能有语文学习能力上的进步。而这个坚持,不是说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这样的,而是需要长期的乃至成为一种习惯一样。 除了平时在学校老师的要求和布置的作业的形式,督促学生们去日记练笔,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也很重要,孩子们在日记练习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都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不能去取笑责怪孩子,比如:写日记像流水账、日记写得不够有趣、字数不达标等等,这样的打击教育在是最不可取的,这会让学生久而久之出现抵触逃避的负面情绪,反而不利于发展。 责任编辑:棉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