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2025年两会精神:未来人工智能赋能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催生大量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基层单位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急需把握政策机遇,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基层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借助AI技术破解传统人才培养中资源不均、个性化不足、实践性弱等痛点,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更好推动我国人才强国建设。 一、智能监测与精准画像:构建个性化培养闭环 通过AI系统整合基层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业务数据、工作情况及考核结果,对基层员工的业务能力、学习轨迹进行实时量化评估,识别技能短板,形成动态能力数据库。并根据个人能力评估生成包含“理论学习+实践演练+反馈迭代”的个性化培训计划,通过持续追踪学习效果动态优化路径。 二、虚实融合的实景培训:打造沉浸式能力孵化场 利用数字化归档、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及人工智能等模拟技术,构建基层高频业务场景,如防汛抢险、应急演练、机械设备操作等场景的虚拟训练库,使学员能够身临其境,通过多感官交互技术提升临场反应能力,随时随地模拟实操,增加互动参与,进一步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三、数据驱动的职业发展:绘制人才成长全景图 整合历史培训数据、绩效表现,通过预测算法评估员工成长潜力,辅助岗位适配与梯队建设;根据实时任务需求与人员技能匹配度,动态调整跨部门协作方案,提升人岗匹配效率;对职业倦怠、能力停滞等风险进行早期预警,并自动推送针对性课程或心理辅导资源。 四、知识共享生态构建:突破地域教育资源壁垒 搭建AI驱动的知识共享平台,鼓励基层工作者上传典型案例,由AI进行多维度标签化处理,并整合政策文件和专家讲座视频等资源,形成可检索的“实践智慧库”。构建起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部门壁垒、产业壁垒和区域壁垒,聚合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学科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形成跨领域、跨地区、跨行业的协同攻关态势。 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点。2025年两会强调“让新技术扎根人民群众”,基层单位需以“技术向善”为原则,通过AI释放人才红利,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未来,基层人才培养必将呈现“人人皆可成才、处处皆有舞台”的新图景。 编辑: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