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反腐档案|44岁银行行长被批“善于包装作秀、道德败坏”
审查调查 海关总署财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贺业民接受审查调查 湛江市政协副主席沈耀接受监察调查 泸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郭庆主动投案接受审查调查 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孔祥惠接受审查调查 党纪政务处分 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二级巡视员胡晓剑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贵州师范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肖振猛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山西省吕梁市委原常委、秘书长李小明被开除党籍 山西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永昶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原党委书记、厅长王俊峰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内蒙古通辽市委原巡视员王治安被开除党籍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钱永喜被开除党籍 二、反腐案例 1、长期与多人保持不正当性关系,银行行长被批“道德败坏” 11月5日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三条处分通告,8人或被双开,或被开除党籍。 这之中,于今年7月20日同时被官宣落马的两名光大系干部——光大银行南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周江涛,光大城乡环保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陈鹏,也于同日被双开。 周江涛今年44岁,陈鹏57岁,两人曾在光大银行西安分行共事9年。处分通报显示,两人在违纪违法方面颇有共性:“靠行吃行”,“靠企吃企”;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对抗组织审查;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涉嫌受贿犯罪;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款,涉嫌贪污犯罪…… 此外,周江涛还长期与多人保持不正当性关系,为有关企业在获得贷款、下属职务晋升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处分通报直指其“善于包装做秀”“道德败坏”。 陈鹏则被批“贪得无厌”,“处心积虑将公权力变为谋私的工具,肆无忌惮”。根据处分通报,除了涉嫌贪污受贿,陈鹏还涉嫌两项犯罪:将本单位盈利业务交亲友承揽,从中获取高额利润,涉嫌为亲友非法牟利犯罪;将单位公款借与他人长期不还,涉嫌挪用公款犯罪。 周江涛一直在光大银行任职,先后任西安分行副行长和拉萨分行党委书记、行长,2020年7月任南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鹏2015年6月离开银行系统,先后任中国光大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部门总经理助理,光大实业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光大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9年9月任光大城乡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 而今年以来,光大集团体系还有3名高管落马。 7月22日,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业务经理陈玉河被查。资料显示,截至落马前,陈玉河已经在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工作16年有余。 今年早些时候,光大实业原董事长朱慧民、原副总经理黄智洋也双双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2、对抗组织审查、与他人串供,高校校长书记双双落马 11月11日,据山西省纪委监委消息,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永昶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针对陈永昶的“双开”通报指出:经查,陈永昶背离初心使命,漠视党纪国法,与他人串供,对抗组织审查;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人事利益;通过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民间借贷获取大额回报;不认真履行职责,违规多支付利息、套取资金;利用职权在业务承揽、工程款结算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公开简历显示:陈永昶,1962年11月生,山西芮城县人,1997年6月,任阳泉十中校长;2005年5月,任平定师范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2012年8月,任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今年,4月12日据山西省纪委监委消息,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永昶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值得注意的是,在陈永昶被查3个月前,阳泉市政协副主席杨勇“落马”,他曾于2012年7月至2017年3月之间任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期间与杨勇“搭班子”的,正是陈永昶。 7月16日,杨勇被“双开”,通报指出:杨勇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与他人串供,订立攻守同盟,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超标准配备和使用公务用车;违规收受礼金,利用职权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财政资金扶持、工程承揽、煤矿资源整合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财物。 近年来,高校反腐持续发力。高校领导班子中,书记和校长,或者校长和副校长双双落马的情况,并不罕见。 去年8月3日,西南林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吴松被查。而往前倒推两年多,曾与与吴松搭班2年的西南林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蒋兆岗被查。2018年5月11日,蒋兆岗因涉案潜逃被通缉。当年5月30日,逃匿近20天的蒋兆岗,被云南省追逃办抓获。 去年10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同时公布了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农和副校长覃裕旺被查的消息。今年2月2日,两人又同日被双开。 去年10月13日,北京市纪委监委公布了北方工业大学校长丁辉被查的消息。一个月不到,2020年11月4日,该校副校长沈志莉也被查。 去年10月,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文章《破解高校一把手监督难》,其中指出:高校具有“小社会、大基层”的特点,校内人员规模庞大,同学、同门、同乡等关系复杂,属于典型的“熟人社会”。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伟则建议,要推进形成高校内部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合力,在纪检监察机关发挥专责监督职能基础上,充分动员高校师生员工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同时,进一步推动高校权力事项的公开力度,通过信息公开降低腐败风险。 责编:棉棉 |